众所周知,近几年游戏开发成本不断攀升,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整个行业都在积极引入AI技术来降本提效。作为PlayStation的母公司,索尼也在最新的财报中高调展示了其在AI领域的布局——不光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优化制作流程、缩短开发周期。
和不少激进上AI的公司不同,索尼的做法显得更“克制”和负责任。他们主要把AI用在自动化那些重复性高、人力消耗大的环节上,比如资源生成、动画处理、音频对口型等,从而让开发者和艺术家能更专注于创意本身。这一点尤其重要,毕竟在游戏和动画这种创意驱动的行业,“AI替代人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而索尼似乎更想用技术去“辅助”而非“取代”。
在2025年的企业报告中,索尼具体提到了AI在两大业务线上的落地:游戏和动画。例如,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匹配字幕与口型,这项技术其实早在2023年《漫威蜘蛛侠2》里就已经投入实战,实现了多语言字幕的实时生成,大幅减轻了本地化团队的压力。
而在动画方面,索尼自研的“AnimeCanvas”平台能够自动完成上色、后期合成等重复操作,让制作人员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分镜、演出和剧情设计上。另外,像Mocopi这样的动作捕捉工具,也借助AI序列处理提升了动捕效率——去年大热的《我独自升级》中就大量应用了这项技术,流畅的打斗场面背后就有AI的默默贡献。
当然,AI的广泛应用也难免引发一些担忧。尽管索尼一再强调AI是用于辅助创作者,但自动化的确可能导致部分岗位被缩减——类似的情况也在其他大厂发生,比如微软就曾裁员数千人,并将部分工作移交AI处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守住“以人为本”的底线,将是索尼乃至整个行业长期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