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在贝塞斯达(Bethesda)任职长达24年、并于2023年离任的前负责人皮特·海因斯(Pete Hines),公开对Xbox Game Pass(XGP)发表了看法。作为亲历微软收购Bethesda整个过程的核心人物,海因斯直言不讳地指出了XGP模式背后潜藏的危机。
尽管已离开游戏行业一段时间,海因斯在接受DBLTAP专访时表示,他早在几年前就预见到了某些“短视决策”的后果,而如今事态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发展。他谈到《上古卷轴》等作品时坦言:
“我已不在这些公司工作,因此并不假定当年所知的一切至今仍适用。但据我观察,数年前一些我认为短视的决策,正在逐渐应验。订阅制已成了新的‘四字脏话’——如今你简直买不到纯粹的产品了。如果一个订阅服务依赖内容,却不去平衡运营者与内容提供者的需求——没有内容,订阅服务一文不值——那你就会陷入大麻烦。”
“你必须正确认可、补偿和认识到创作这些内容所需付出的努力,不仅是做出一款游戏,更是打造一个产品。目前的矛盾伤害了很多人,包括内容创作者自己,因为他们被迫融入一个并未正确评估和回报其作品的生态系统。”
海因斯的观点并非孤例。前索尼高管肖恩·莱登(Shawn Layden)近期也发表类似看法,认为XGP这类订阅模式正在将开发者变成“工资奴隶”。他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海因斯的言论,并称赞其“一针见血”。
尽管微软一再强调XGP是盈利的,并经历了多次涨价与内容调整,但其具体利润细节始终未完全公开。而PlayStation方面则一直质疑XGP的可持续性,尽管后来推出了多层级的PS Plus会员服务,提供包含部分首发作品的游戏库,却始终拒绝在首发阶段贬值自家游戏。
更引人关注的是,前Xbox游戏工作室副总裁、World’s Edge负责人香农·洛夫蒂斯(Shannon Loftis)也加入了这场讨论。她在海因斯发言后回应道:
“作为长期扎根Xbox第一方的开发者,我可以证实皮特是对的。尽管Game Pass确实挽救了一些原本会石沉大海的游戏(如《人类一败涂地》),但大多数游戏在XGP上的采用,是以牺牲零售收入为代价的——除非该游戏从头设计为依靠发售后货币化盈利。这种模式内部引发的扭曲张力,足以让我写上好几天。”
三位行业重量级人物相继发声,直指订阅制商业模式对游戏开发生态带来的冲击。那么,作为玩家的你,是否支持XGP这类订阅服务?它到底是游戏的未来,还是对创作生态的透支?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