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圈近日掀起热议!前PlayStation总裁Shawn Layden在接受The Ringer专访时语出惊人:"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的'服务型游戏(live-service game)',本质上根本不是真正的游戏!"这位业界大佬直言不讳地将这类作品定义为"重复性动作互动装置"(repetitive action engagement device)。
■ 游戏的本质是什么?
Layden给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判断标准:"真正的游戏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生动的角色、完整沉浸的世界。"他举例说明:"《地平线》的末世机械兽世界、《战神》的北欧神话重构、《神秘海域》的冒险传奇,这些标杆作品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第九艺术的魅力。"
■ 服务型游戏的困境
2019年离开索尼的Layden透露:"当年索尼大举押注服务型游戏时,我就意识到这不是我的战场。"据悉索尼原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12款服务型游戏,却遭遇《星鸣特工》惨败、《最后的生还者OL》腰斩等挫折,最终将目标缩减过半。不过《绝地潜兵2》意外爆红,证明了这类游戏仍有成功可能。
"幻想靠服务型游戏每天躺着数钱?对99%的公司来说都是白日梦。" —— Shawn Layden■ 索尼的内部动荡
2023年PlayStation元老Connie Booth突然离职震动业界。《战神》联合制作人David Jaffe爆料:"她是因为推行服务型游戏策略引发内部不满而被解雇的!"这背后牵扯到前负责人Jim Ryan强行推广服务型游戏的争议决策。
目前索尼仍在继续服务型游戏的探索,包括:
- 投资14.5亿美元的Epic Games(《堡垒之夜》开发商)
- Bungie开发的《马拉松》(虽遭遇延期和美术抄袭风波)
- 保持神秘状态的《Fairgame$》(已有多名核心成员离职)
产业分析师Joost van Dreunen指出:"索尼在服务型游戏的挫折虽然肉痛,但远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真正的风险是把本应用于强项的资源和时间,消耗在这个充满变数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