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PlayStation第一方游戏在技术和制作水准上无可挑剔,但在剧情叙事上却似乎陷入了一种“悲伤与复仇”的循环。从《最后的生还者》到《战神》,再到近期备受瞩目的《羊蹄山之魂》,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围绕家庭创伤、丧失与复仇展开的故事。这种重复让不少玩家——包括我在内——开始感到审美疲劳。
IGN 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PlayStation 是否还能找回当年那种更具想象力、更纯粹、更多样的“玩”的乐趣?
作为PlayStation的忠实粉丝,我一直视其第一方作品为沉浸式大作的标杆。它们不仅是娱乐,更像是一场场电影级的冒险。可如今,这种“电影感”却似乎越来越陷入某种叙事定式——不仅是玩法结构上的“第三人称动作冒险+电影化叙事”,连核心主题也高度趋同:失去、悲痛、复仇。
就拿《羊蹄山之魂》来说,它战斗爽快、探索感强、美术风格绝佳,我真的很喜欢。但它的故事——一个关于为父母报仇、猎杀敌人的旅程——让我忍不住想:这剧情我是不是在哪见过?
事实上,你几乎可以在近几年的多款PS大作中找到相似的情感框架:
- 《最后的生还者2》(2020)以艾莉的复仇为主线,延续了初代乔尔丧女的创伤;
- 《战神4》(2018)和《诸神黄昏》(2022)都在父子关系中埋藏着哀痛与愤怒;
- 《漫威蜘蛛侠》中彼得和迈尔斯不断面对亲人离世的阴影;
- 就连Roguelike科幻作《死亡回归》,其核心也源自一个母亲无法释怀的家庭悲剧。
我并不否认这些故事的感染力。它们情感厚重、角色塑造细腻,值得称赞。但当“悲伤与复仇”成为如此多作品共同的选择,再动人的叙事也难免让人产生重复感。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仍能看到像《宇宙机器人》这样明亮、轻松、纯粹好玩的作品。它提醒我们,PlayStation 曾经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刻的剧情,还有缤纷的创意与纯粹的乐趣。
也许,这种集体性的“悲伤叙事”也反映了开发团队在疫情时期所经历的共同情绪。但世界正在慢慢走出阴霾,我们是否也能在未来的游戏中,看到更多元的情感与主题?
接下来,像《Saros》《星际:异端先知》这样的新作即将登场。从预告来看,它们似乎带着更轻快的节奏与更开放的设定。尤其是顽皮狗的科幻新作,隐约带回了几分《神秘海域》的冒险气息——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期待的转变。
我希望,在这些未知的星球和文明中,我们能找到的不仅仅是又一段被悲伤笼罩的过去,而是一个真正崭新、充满惊奇与乐趣的宇宙。
毕竟,游戏之所以是游戏,不正是因为我们还想在其中——玩得开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