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战地6》的破坏系统在技术上相当出色,但作为系列老玩家,我不得不承认它和经典的《战地4》"Levolution"系统相比还是稍逊一筹。还记得在4代里,我们可以用C4炸毁整栋摩天大楼的震撼场面吗?那种彻底改变战场格局的破坏效果,在《战地6》中确实有所收敛。
Ripple Effect工作室总经理Christian Grass在最新一期EDGE杂志中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开发组是故意采用了这种"战术破坏"设计——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出更夸张的破坏效果,但考虑到游戏平衡性,选择了更克制的方案。这让我想起《叛逆连队2》那个可以夷平整个村庄的系统,虽然很爽,但后期地图往往会变成一片毫无掩体的废墟。
"我们热爱这种毁灭的视觉盛宴——它看起来棒极了,听起来也很棒,真的很酷。但我们希望它能服务于游戏本身。如果你能摧毁一切,一旦什么都不剩,游戏就没意思了。"这个被称为"苹果核"的系统设计确实很巧妙。它确保了战场上始终留有战略掩体,让交火保持紧张刺激。我最喜欢用坦克撞穿墙壁制造突袭路线,或是炸开二楼地板把躲在上面的狙击手送上天——这些精心设计的破坏点让战术选择更加丰富,而不是简单地"拆光一切"。
《战地6》将于10月10日登陆PC、PS5和Xbox Series平台,作为系列粉丝,我已经预购了终极版。虽然破坏系统有所改变,但这种更注重战术性的设计或许会带来全新的战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