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游戏主机价格一路走高,已成为不少玩家和行业观察者热议的话题。尤其是自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落地后,PS5等主流主机建议零售价突破历史高点,而且丝毫没有“触顶回落”的迹象——未来恐怕还要继续涨。
这一波涨价潮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游戏主机正在逐渐“奢侈品化”。以前随手就能抱回家的游戏机,如今越来越像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属玩具”,普通玩家尤其是年轻群体,越来越难以负担。
Circana的最新调研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目前美国游戏硬件总销量的43%以上来自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相比之前的36%涨幅明显。而另一边,18-24岁群体——也就是游戏行业最核心的用户——购买力大幅萎缩,他们现在只占硬件总销量的3%,远低于以往的10%。
主机价格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还不止于此。不少游戏开发商也开始感受到压力。比如卡普空就公开表示,PS5定价过高已经影响到了游戏本身的销量。Circana的分析师Mat Piscatella也指出,价格门槛正在悄然改变整个游戏市场的消费结构。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波涨价可能还没到尽头。行业分析师预测,硬件价格在未来几年仍会继续攀升,而当前的主机生命周期还远未结束。另一方面,游戏软件也在涨价:原本60美元的标准定价进入次世代后已普遍涨到70美元,未来3A大作卖到80美元恐怕也不是梦。
硬件+软件“双涨”的局面,无疑正在给游戏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不仅影响了玩家的购买决策,也可能改变开发商的发行策略,甚至重塑整个游戏生态。
你怎么看主机和游戏不断涨价的现象?觉得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还是厂商在试探玩家底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