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社前全球营销兼公关高级副总裁Pete Hines最近在接受外媒DBLTap采访时火力全开,痛批微软的Game Pass订阅服务,言辞相当犀利。他直言:“没有内容,你的订阅就是一坨。”不仅如此,他还强调Game Pass所带来的“张力”正在“伤害很多人,包括内容创作者自己”。
尽管离开Bethesda已经近两年,Hines对Game Pass的质疑态度丝毫未减。这位在B社任职超过20年的资深人士在采访中表达了对订阅制游戏商业模式长期健康性的深切担忧。他指出:“你必须正视、补偿并认可创作内容所需的一切——这不只是做出一款游戏,而是打造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Hines自《上古卷轴3:晨风》移植Xbox时期就与微软展开合作,但在微软2021年以75亿美元收购Bethesda后,双方的战略分歧逐渐显现。他坦言:“我几年前就注意到一些短视的决策,如今正在一一应验。订阅制已经成了行业里的‘脏话’——你再也没法单纯地买断一个产品。”他进一步解释道,“依赖内容的订阅模式如果无法平衡平台方、运营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利益,那整个体系就会出问题。没有优质内容,订阅服务什么都不是。”
他还提到,这种模式所带来的“紧张关系”正在伤害开发者——他们被迫进入一个无法合理评估其劳动价值、也难以获得相应回报的生态系统。
近期行业中也持续热议:微软的第一方工作室是否真的契合Game Pass模式?尽管微软声称Game Pass正在盈利,并已把因订阅导致的销量损失纳入考量,但很多人仍质疑其如何覆盖高额开发成本,以及用什么新标准来衡量游戏成功——是游戏时长?还是玩家参与度?如果时长真的比销量更重要,那为什么像《完美音浪》这样口碑良好的作品,其开发团队Tango Gameworks仍难逃被关闭的命运?
尽管Hines对Game Pass持保留态度,但从更广的时间维度来看,Game Pass是否真会决定微软游戏业务的成败,目前还没有定论。
值得注意是,Game Pass的用户增长似乎已见顶,这也促使微软开始调整策略,转而将部分第一方游戏(如《星空》《夺宝奇兵》)推向PS5平台。这种回归传统“单次买断”的模式,恰恰是Hines认为B社所擅长、也更可持续的路径。
说到底,Game Pass或许并不像微软宣传的那样是游戏产业的终极答案。订阅制撞上天花板,微软又回头拥抱传统发行——反复横跳之间,也让外界更加看不清Xbox未来的方向。
文末附上部分玩家反馈与外媒GameSpot的相关报道截图: